“今年是我來青銅峽的第八年,這里住宿環境好,24小時熱水,廚灶、衛浴一應俱全,平均每月掙8000多元。”11月5日,在青銅峽市瞿靖鎮供港蔬菜基地外來務工人員之家,貴州紫云縣的苗族務工人員楊小關正在收拾行李準備返鄉。“楊小關”們每年3月至11月在瞿靖鎮務工,農閑時返鄉,他們的流動周期與供港蔬菜種植周期相銜接,候鳥遷徙般往返于家與家之間。
近年來,青銅峽市因地制宜發展規模化大地蔬菜種植產業,29家企業(合作社)建立供港蔬菜生產基地,面積達4.1萬畝,吸引了近萬名來自云南、貴州、四川等地的苗族、彝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外來務工人員。為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該市于2019年建成首家異地有家服務站,為其提供安全住房、醫療保健、子女就學等“一站式”服務。
來自貴州望謨縣的苗族務工婦女韋小妹將兩個孩子帶在身邊照顧。今年到了上學年齡,光輝村黨支部書記李建雄主動聯系瞿靖中心小學和幼兒園,讓兩個孩子順利入學。去年以來,該市為供港蔬菜基地務工人員的109名幼兒園適齡兒童、21名小學適齡兒童辦理了入學手續。
“這幾年日子越過越好。”云南楚雄彝族務工人員李叢良和妻子在此務工5年,在老家新蓋了300平方米的兩層樓房,還購置了一輛價值12萬元的轎車。和李叢良一樣,每年來瞿靖鎮務工的有4600余人,其中苗族、布依族分別占48%、47%。“聚焦少數民族流動人口融居問題,鎮上累計為務工人員改善住房環境3077間、廚灶環境408間,改擴建水沖式衛生公廁、淋浴室105間。”瞿靖鎮黨委書記聶少軍說。
來自貴州興仁市的苗族務工人員楊文高閑暇時會在異地有家服務站做刺繡,引得村里不少婦女前來學習。“農閑時交流學習刺繡技術,展示各自做的刺繡手工,很有成就感。”毛橋村村民包鳳玲說。
隨著供港蔬菜基地面積的擴大,外來務工人員逐年增加,鎮上還引進幾家云貴風味餐飲店,讓務工人員越來越有歸屬感。目前,青銅峽市建成1個鎮級、10個村級異地有家服務站,服務少數民族務工人員近萬人。(記者 楊燾郡 鐵志平 蔡莞郁 實習生 周紫怡)